张艺谋:让运动员开心快乐,以他们为中心。我们并不是强调我们的表演,都不是,我们的会议流程也是为运动员服务,这是我们的宗旨,高兴、快乐。因为闭幕式是一个大Party(聚会),全世界都是以这样的形式来展现它的快乐,就是快乐奥运这种感觉,所以除了缅怀环节是深情的表情之外,其他的还是提醒各个分场编导,大家快乐、温暖、感动,这是最重要的重点。
从张艺谋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快乐。冬奥会的赛场或许是一个略显残酷的竞争舞台,但体育的真意其实并不在于竞技,中国古语有云: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也在于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引导下,奥运赛场应该是一片祥和、欢快的舞台,为国争过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属于自身国家的奥林匹克精神展现给世界人民。
中国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主办国,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我们对于奥运会的本质真意自然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而本次闭幕式,张艺谋总导演也将带领着他的团队向世界再次展现中国对于奥运的深刻认识,将快乐带给世界人民。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更多聚焦的是运动员经过赛场拼搏后的欢庆,在配合的舞台演出中,也延续了开幕式强调的“人民性”,没有使用专业演员,1300名演员全部来自大中小学和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本次冬奥会闭幕式中,有上百名普通中小学生参与其中,他们承担了闭幕式演出中多个环节的任务,对他们来说,这次历练不仅让个人能力提高了,也收获了感动与自豪。
冬奥赛场的主角是运动员们,闭幕式中他们也是舞台灯光的交汇处,但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成功之所以能够被传颂而出,其原因就在于背后有着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支持,本次冬奥会闭幕式,张艺谋总导演与他的团队之所以将1300名演员的“名额”全部给了普通群众,正是想要诠释这一真意,而这便是“中国式浪漫”的展现。
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大胆起用青年人才挑大梁,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以专业的态度、灵动的创意和满满的激情,让青春在冬奥舞台精彩绽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闭幕式分场编导 田晴:参与到冬奥开闭幕式导演组,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一年工作里,我觉得我是快速成长的一个时期。作为年轻的90后导演,为国争光始终是田晴的精神信念,开幕式的创意定稿后,导演组自2021年10月起便开始了为期4个月的演员排练工作。其间,田晴每天在鸟巢室外平均工作12个小时,为完成排练指导工作,日行步计多达15公里,经常凌晨时分,还在辗转于灯火通明的联排现场与导演组会议室。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分场导演 闭幕式分场编导 田晴:作为年轻人我觉得要有国家的担当,每当这种挑战身体极限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能加入这个团队,能够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我就觉得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直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我。在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中,还有很多像田晴一样的青年人,日日夜夜的奋战,是最珍贵的回忆,也是留给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视效总监 王志鸥:我们祖国在数字经济、数字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一个画笔,才让我们能在世界舞台这张冬奥会的画卷上,谱写新的篇章。让更多年轻人去(把) 对我们祖国的这种热爱,变成我们更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让世界人民去了解我们中国。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执行编导 王醒:日日夜夜的奋战,相信都会留下彼此深厚的友情,希望未来我们年轻一辈的要挑起重担,更多更好地传递出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据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组介绍,闭幕式将更多聚焦运动员,因为这是他们经过辛苦训练和赛场拼搏后的欢庆聚会。在美学基调方面,主创团队大胆使用中国红碰撞冰雪蓝,将灯笼、中国结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表演元素融入仪式当中,而“双奥之城”的艺术化诠释,也将成为整场闭幕式的最大看点之一。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导演 沙晓岚:闭幕式最重点的环节就是体现“双奥”理念,“双奥”理念从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我们就是希望有当年2008年奥运会重要元素在中间(体现),还有一种特别依依不舍的情怀,因为第二天(开始)可能大家各自回各自的国家。我们想把这种温暖传递到全球, 所以我们用了红颜色的基调作为闭幕式主打的颜色,有近两万盏灯笼布置在整个观众席上,参与到互动表演当中,(让)红色激情和蓝色浪漫形成碰撞。